新生兒聽力篩檢至今已邁入第 7年,去年接受篩檢的新生兒人數高達 19萬 1,119人,篩檢率達到 98%,在篩檢未通過的 2,058人之中,完成進一步確診者為 1,747人,其中確診出 798位聽損兒。國健署呼籲家長,把握出生 3個月黃金發展期接受檢查,早期發現早期療育,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! 鶯鶯出生時,新生兒聽力篩檢沒通過,經醫生確診為雙耳輕度聽損,經醫生建議配戴輔具,並陪伴投入聽語復健之路,現在的鶯鶯 4歲隱適美 1個月,是個愛笑愛說故事愛唱歌的小女孩,媽媽說,還好早期發現並配合醫師建議,現在覺得很欣慰。 國健署表示,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,先天性聽損孩子如果能在出生 3個月內診斷, 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,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。由於輕、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,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,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,故經常被忽略,因此,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更為重要。 聽損的高危險群包括有聽障家族史、母親懷孕期的前 3個月內有無感染過像德國痲疹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、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、出生體重小於 1500克早活動假牙產兒、出生時缺氧、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、出生後細菌性腦膜炎、頭頸部先天畸形 (如小耳症 )等。 國健署提醒家長,出生後 3天內接受聽力篩檢未通過者,請家長儘快帶寶寶至醫院進行做診斷性的檢查,確認是否有聽損、聽障情形及其嚴重程度,並遵從醫師依據寶寶個別情況之建議,儘早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、人工電子耳等輔具,增加幼童透過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。 此外,除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外,孩子 3-4歲時一定要讓孩子再次接受聽力篩檢,可以幫助發現可能在新生兒篩檢檢測不出的聽力障礙兒童,並趕在上小學前完成改善聽力的治療及復健,讓孩子可擁有與一般人一樣的人生起跑點。
活動假牙是口腔修復中非常常用的修復的方式,優點主要有:1、價格相對植牙便宜,很多患者是比較能接受,大眾化被大多數患者所能夠承受其費用;2、容易清潔,可以擁有較好的維護口腔衛生習慣,以及口腔牙齒矯正衛生環境等等;3、在不損傷左右的好牙齒在牙體預備的過程中,對牙體的磨損以及精修等等基本無創。雖然活動假牙優點還是比較多的,但是活動假牙也有一定的缺點:1、體積相對比較大,試戴以及取出需要適應的過程;2、由於假牙體積大,異物感相對其他植牙方式可能就要大,因此患者適應的過程也相對較慢,可能需要一個月左右;3、相對其它的植牙方式維護比較麻煩,每天早上起床以後,要先將泡在乾淨碗自來水裡的假牙取出,並將假牙洗乾淨以後再戴上,吃完飯以後也要進行活動假牙的清洗,晚上睡覺的時候,要將活動假牙清洗乾淨,將口腔的牙齒清洗乾淨以後再睡覺,千萬不能戴活動假牙睡覺喔。
簡單來說,固定假牙分為:金屬牙冠、一般瓷牙與全瓷冠。過去大部分的固定假牙都屬於金屬牙冠與一般瓷牙,此兩種假牙都有金屬成份。從牙齒美觀的角度而言,前二者因含金屬內冠,長期裝置於口腔中,易影響美觀,將造成您生活的困擾。全瓷冠是近年來牙醫界及病患接受度愈來愈高的固定假牙材質。全瓷冠內層並無金屬成份,光線的穿透性不受內層金屬的影響,所以與自然牙相仿,且沒有金屬異味、不腐蝕、不因冷熱食物的交替而刺激牙隨神經,目前全瓷冠是最美觀、自然、舒適的安全固定假牙。